萬捷對逛書店的愛好超過了愛美的女人對逛街的狂熱。遇到精致印刷的書籍,他會帶上薄棉白手套,對書觸摸后小心翻閱。不管去到哪個國家,當地的舊書店都會是他的必經之地。他的工作是做書,愛好是淘書,與朋友交往會送書,還喜歡收藏老舊書、贊助藝術書,萬捷的人生一多半內容都關乎書籍,從他1993年創辦深圳雅昌開始,這一切就有了預示。
早在幾年前,萬捷在接受采訪時,就曾表示:我做我最喜歡的東西,我喜歡藝術,也懂藝術。于是他為雅昌選擇了一條自己精心設計的道路:藝術品印刷。雅昌(深圳)藝術中心的雅昌書墻久負盛名,參觀或者了解過它的人無一不發出過這樣的感慨:萬捷不僅是一個懂藝術的人,也是一個對書有深厚情結的人。
萬捷,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。創建世界首家博物館式藝術書店——雅昌(深圳)藝術中心,內設藝術圖書館,并建有世界最大的藝術書墻,搜羅全球最美珍稀藝術圖書5萬種12萬冊,首創以藝術數據為核心、IT技術為手段、覆蓋藝術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。
選書之道
萬捷位于北京順義的辦公桌上放著他最新買的3本書,是萬捷前段時間兩次赴美領獎的額外收獲。在此期間,畢加索的大展正在位于紐約的著名美術館MoMA舉辦,萬捷領完獎后順道去看了展覽。很快,在展覽所準備的100多種有關畢加索的圖書中,一本介紹畢加索雕塑的畫冊因較為少見被頗具慧眼的萬捷收入囊中,還有一本講述畢加索的漫畫因為繪制有趣、制作精良也被他一并帶了回來。買書自然而然,觀展結束后到美術館商店去淘書也是萬捷多年的習慣。
對于現代出版的圖書,萬捷的購買動機往往出于自己從事印刷的職業需求,他會在世界各地搜羅品質精良或者內容特別的書,尤其是藝術圖書。
挑選標準首先是內容好,“做書的目的就是要傳播內容,這本雕塑集完整地表現了畢加索對立體主義的詮釋,然后再去看他平面的作品,就非常容易理解畢加索本人和他的作品。”
之所以著重購買藝術書籍,是因為這種信息傳導不容易被電子方式取代。“過去不管是文化、文學還是攝影等內容都會做成書傳播,在未來這種情況可能不會發生了。”萬捷現在也有看電子書的習慣,主要偏重小說,無關是什么介質。萬捷覺得,好的內容和編輯加工,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古舊圖書收藏寶典
基本上,萬捷一年要去美國3~4次,每次都會去比較熟悉的幾家書店,紐約去得最多,其次是休斯頓和費城。此外,英國和法國也有他常去的古董書店。淘舊書是萬捷最快樂的事情之一,有時候可以在找書的架子上站四五個小時不吃不喝。
他買過的最早的書出版于600多年前,與中國大部分古籍善本收藏者不同,萬捷因為中國古書裝幀過于單一而很少購買,大部分收藏都購自海外。
他曾在中國買過一套共18本的《浮世繪》全集,每一本都是漆皮裝幀,內頁有20%是用浮世繪印刷。這套書共花費3.5萬元人民幣。后來在日本的神保町,萬捷遇見另外一套,只需5萬日元,一模一樣的書,價格只是國內的1/10,他毫不猶豫地又買了一套。
這種情況萬捷不只遇到一次,在中國碰到精致、有趣又有意義的書不容易。萬捷說,中國出書的數量近百年非常有限,總體數量少也是價格高昂的因素。他因此成立了圖書事業部,專門在世界范圍內搜索值得收藏的舊書。
未來最美的書
在今天,圖書市場受電子書沖擊很大。萬捷自己也看電子書,他覺得未來的圖書種類會越來越多,但是每本的數量會越來越少。
幾年前,他就曾表示:從書的趨勢來說,一般的書被電子化取代,一定會被取代,但是藝術書絕對不會取代。第一,藝術書已經變成了一個藝術品,它本身是一種藝術形式、藝術品。第二,它是一個奢侈品?,F在的書越來越豪華,而不是國內的書豪華,我們做的國外的書也很豪華?,F在我們做的書,尺寸越來越大,材料越來越高級,裝幀越來越講究。第三,書已經成為一種收藏品,因為很多人拿書不是為了看的,是為了收藏的,還有就是當裝飾品。你可以想象沒有書的家肯定是不完整的。還有就是禮品,將來送書是一種非常高貴的方式。所以我覺得,書現在在回歸,過去的書本身也是貴族的。
沒錯,時代在發展,而紙質書在回歸。在古代,只有宗教和權貴才能看書,制作書籍成為一件非常講究的事。能制作的書籍要么是《圣經》,要么是權貴書寫的歷史,書籍的內容關乎藝術,書籍本身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藝術品。如今,和藝術家結交并幫助他們印制畫冊,在萬捷1993年帶領30名員工剛剛創辦雅昌時就開始了。萬捷經常撫摸著剛剛印制出來的攝影畫冊說:“藝術書籍會越來越好,攝影畫冊會是未來的方向。”
”我們現在可以想象,將來不管科技怎么發達,我們的生活怎么富有,一個家里面,一本書都沒有,你會覺得心里慌慌的吧。“據此,萬捷對于書的情結,可見一斑。
這次去美國領獎,其間萬捷還見到了蘋果公司的首席設計師,也就是iWatch 的設計師喬納森?艾維(Jonathan Lve)。他送給艾維一本中文書,艾維手捧圖書從頭看到尾,把整體外觀和細節都看了一遍。接著打開書,開始嗅書的味道,再一頁頁翻看。萬捷把艾維看書的過程用手機拍了小視頻,他認為這才是正確的圖書打開方式,好的設計師一定是會看書的人。
未來的圖書,也一定是視覺、觸感、嗅覺等體驗感都很優秀的產品。